|
在体育界的大年里,李宁似乎放缓了脚步,不再像从前那样“激进”。3 _ z% L, G: ?
9 `' Y1 W7 I* ~3 r8 Z0 b' a1 U; Y( d. o8 G9 S
作为国潮品牌的领军者,李宁在经历了风口期的辉煌后,逐渐趋于“低调”和“内敛”。回顾过去的三十多年,李宁经历过低谷,也享受过高光时刻,然而能够支撑公司走过至暗时刻的,除了运气,更多的是对体育产品的执着追求。
5 Z* B( J# O. ~- h2 o( R' B8 p2 r: T6 E4 R
有人曾说,优质的产品是伟大公司的最好诠释。对此,李宁的创始人李宁曾表示,他创办公司的初衷是为了打造一个专业的运动品牌,为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。* ^- r# u: i! y" ]( h/ ?
3 M$ w3 n7 U' z* Y* s x/ y9 a$ Y) [然而,资本市场往往比理想更为残酷,李宁未来的发展仍需市场来检验。+ h& m& @4 Q# A, W! a* [$ Q, W5 _
1 o2 w3 X0 |2 Y! {5 r! b% L
2024年8月中旬,李宁发布了中期业绩报告,显示上半年营收143.45亿元,同比仅增长2.3%;归母净利润为19.52亿元,同比下降7.97%;经营活动现金流为27.30亿元。9 v) I: G0 Z. h2 N, m3 _+ l
0 ?3 o Z" P- O4 u+ W从财报可以看出,李宁似乎陷入了“增收不增利”的困境。对于鞋服行业来说,这种现象往往预示着企业可能进入衰退期。反观同行,安踏在同一时期的表现则更加抢眼,上半年营收达337.35亿元,同比增长13.8%;净利润77.21亿元,同比增长62.6%。
% q* w( U6 y3 u# \$ W7 ?$ x0 Q
/ T6 ?; j$ H( ^5 Q% M; c7 M相比之下,李宁的表现明显逊色。今年以来,李宁股价下跌了30%,而安踏却微涨0.5%。从最高点算起,李宁的市值蒸发超过2370亿港元,剩余市值仅365亿港元。+ ]& m9 C3 T+ [/ y+ y8 v
. V X$ B; w1 J面对业绩下滑的现实,李宁管理层也承认今年的重点不在规模增长,而是追求稳健经营。高库存成为李宁的一大挑战,2024年上半年,李宁的库存高达23.13亿元,创下新高。& Z' ^" s4 p2 R7 r/ q5 U8 w
3 @0 x3 k V; c5 u/ X5 b: J- o为了提振股价,李宁加大了市场推广支出,但效果并不显著。尽管如此,券商对李宁的未来仍持有一定信心,认为李宁有望通过创新和风险控制走出困境。6 n7 g1 H- i: j6 J, X/ _2 {
O1 h* a, _% e* j" B- _李宁正处于转型期,虽然市场环境充满挑战,但李宁的管理层正在通过一系列调整努力回归稳健发展。未来的路虽不易,李宁仍有可能凭借其对体育产品的坚持和创新能力,再次站上新的高峰。
6 W- P! u: A+ V8 V. g. p2 l1 q! b5 f8 D9 I3 H4 L1 h& z
) A% ]( N# D: \4 c
. L2 O; G+ _3 Z, C6 G. @8 }, i, c: W/ i5 [ [3 j
|
|